欢迎访问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

招生信息

  开学了,某技工学校2005级数控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

  这位名叫汪洋的新同学,其实是一名大学生。2003年,他从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取得了4年制本科文凭,毕业3年来换了10多份工作,但始终和目标差距太大,他最终决心再回学校读书。和别人不同的是,汪洋没有选择考研深造,而是准备花两年时间读完中专。根据有关政策,他直接进入二年级就读,免修一年文化课。

  求职不顺,上技校只为学门手艺

  “选择读中专主要是想学门手艺,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汪洋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来上学前,他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去了一些工厂做了实地调研,最后选择了数控专业,因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待遇高。

  大学毕业那年,汪洋印的简历足有一两百份。在北京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广告公司都干过,换了10多种工作,但很多都没有底薪保障,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去年,汪洋回到贵州,跟别人合伙代理起啤酒生意,但由于竞争激烈,生意也很难做大。

  就业和创业的不成功让汪洋很苦恼。总结原因,汪洋说,“大学开设的好多课程教材早已过时,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自己在求职时高不成低不就,做工人没技术,搞管理没经验,和那些一来即能用的实用型人才相比,在求职时没有竞争力。

  思前想后,为了能学到一门可以有稳定收入的技术,汪洋选择了技工学校的数控班,这个班的学生就业率几乎达100%,大部分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就业,有的甚至拿到了每月8000到1万元的高薪。

  重受欢迎,技校不再是“鸡肋”

  除汪洋外,技工学校还有另外两名大学生就读——毕业于西京大学旅游与宾馆管理专业的学生潘宇和去年前来就读的贵州财经学院毕业生黄锡欢,同时还有50多名高中生入读。按照省里下达的招生指标,学校今年只能招1300人,但实际报名人数达到2000多,最后招到了1500人。

  该校校长倪茂林介绍说,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当时社会上普遍比较歧视中职教育,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唯有上大学才是正途,读职校都是无可奈何的“鸡肋”选择或“二流教育”。那几年,学校开始走入低谷,最困难时一年只招到200来人。为走出困境,经过调研,学校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一切从市场实际需要出发,由培养技术型干部转向培养有一定特长、到基层能立即上手的技能型人才。

  据介绍,技工学校的在校生目前已有近4000人,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不少学生很快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转变观念,不必非挤大学“独木桥”

  “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大学生回头念中专,学一门专业技术很正常。”不过,倪茂林也坦言:“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的双重背景下,汪洋的这一选择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中职毕业生为何越来越受欢迎?倪茂林认为,一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和服务人员;二是用人单位的观念在转变,不再以学历为唯一录用标准,越来越看重实际操作能力,而中职毕业生的一线操作能力往往很强,无需经过用人单位再培训,招来就能用。

  技工学校党委书记冯其毅则说,“大学生重读中专,说明社会开始重新关注和重视中职教育。社会有多种需求,教育有各种层次,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应相辅相成,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选择读中专,汪洋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人认为他和学校在借此炒作,更有人指责说,他让整个中国大学教育陷入了尴尬。汪洋告诉记者,读中专期间他会放平心态,珍惜学习机会,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面临选择的家长和学生带来些启示,不一定非要挤大学这座“独木桥”。

  每年开学时,总有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踏入大学校门,在憧憬中开始人生的新旅程,相信7年前的汪洋也是如此。不过,7年后的他,怀揣着大学文凭,却平静地坐进了另一个陌生的教室。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汪洋的故事或许不算个例,但敢于最终做出同样选择的却少之又少。人们在为汪洋的勇气和坦诚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免要问:到底还有多少年轻人顶着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光环,却在现实中痛苦地维持着所谓的“面子”?

  多年来,社会上似乎有个约定俗成的定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围绕着这个定论,社会各方日渐形成了一个怪圈:家长们竭尽全力地要把孩子送进大学,对职业教育避之不及;用人单位不看实际能力,往往唯高学历是瞻;大批毕业生因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难觅理想工作,只好转身再投入追求更高学历的队伍中。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从各地不断传来的技工荒……

  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小编可以说,汪洋的毅然选择是对“从高学历到更高学历”这一怪圈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带给家长、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的思考,远远比带给他自己的收获要多。(来源于:人民网)